目前,整個綠色苗木市場持續低迷。對于那些種普通綠苗的散戶來說,因為信息閉塞,看到別人種什么,賺錢,就趕緊去種。全國綠色苗木市場一直處于完全過剩狀態。然而,由于大型苗木供應不足,區域種植品種不合理,以及逃序問題,苗木產業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轉型期。
行業大方向已經明確,但很多人在微觀層面上卻很迷茫該怎么辦。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,很復雜。
總之,提高苗木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現在苗木行業,工程公司很難買到苗木,苗木的品種和規格也很多,所以苗圃很難買到好的苗木。苗圃行業形成了逸序,量大。另一方面,結構性短缺嚴重。目前的苗木可能是下一階段需求比例的1033.36萬1,但是優質苗木的存量可能是反向的,13336.01萬。這一點大家可能都很了解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。種苗要健康發展,提高質量才是最重要的!
但現實是到處種色塊,視覺上很美,但綠化功能差,是立體渲染。從長遠來看,實踐者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影響領導者的決策,而不是茫然隨波逐流,應該只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考慮種什么樣的苗。
正是通過歷史的觀察、現狀和未來的思考,許多人確立了苗圃喬木育種的發展方向,形成了苗木的主要特點,即苗木培育的標準化和規范化;花卉和灌木向喬木化方向種植;朝著大樹化的目標培育小樹種;大樹種培育達到大規格和標準化目標;所有苗木品種都要朝著藝術樹和獨特苗木的目標培育。苗木必須分析未來綠化趨勢,要領先于綠化趨勢。
因為現在綠化用的苗木,很多年前往往是苗圃種的,有遠見的苗圃人不會被設計牽著鼻子走,反而可以影響設計師,領導綠化建設。
三年前,其實苗木產業理性發展的春天才剛剛開始。雖然現在結構性問題比較嚴重,但是北方很多托兒所做的還是比較好的。其實方法很簡單,就是做二次育苗,選擇優質苗,培育天然樹,批量生產。總結一下,就兩個字“認真”。從品種篩選到收購種植,嚴格控制苗木胸徑、高度、莖形、冠幅,做到一致、規范;苗木種植和栽培的標準化,包括種植密度、枝下高度、樹冠整形和修剪,都嚴格標準化,整齊美觀,人性化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苗木標準要求,最好犧牲苗木的生長,延長苗木在苗圃的生長時間,提前在苗圃完成許多管理環節,如修剪和整形,這些通常在綠化工程后完成或工程后不可修復,以滿足高標準綠化工程的需要。現在對行業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實施,把很多偶然發生的好種子變成必然的好種子。許多公司技術薄弱。比如我們要買一些好苗子再培育,但是買不到。所以也希望有實力的園林企業能做產業鏈,每個環節都需要企業去做。有技術經濟實力的不一定做全產業鏈,但每個企業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鏈條,做好。
苗木培育周期長,這個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園林從業者要有足夠的耐心。很多工作需要耐心,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培育出好苗子。所以行業要從細節和種苗入手,形成必然的一批優質種苗,為社會和綠化工程做貢獻。